耶律贤。按照辈分,他俩的结合属于典型的表姑嫁表侄关系。聪明颖慧的萧燕燕瞬间把景宗耶律贤整得五迷三道的,当即封她为贵妃,萧思温也顺利地被晋升为北府宰相。
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妃黛无颜色,凭借自己超凡的魅力,开宝二年五月,萧燕燕又被耶律贤册封为皇后。从贵妃摇身变成大辽的皇后,前后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,这也是当之无愧的火箭速度,羡煞旁人。萧燕燕又一次成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被捧上羡慕嫉妒恨的宝座。
我们明面上是看着萧燕燕当上了皇后,萧思温荣升宰相,实则还是耶律贤想借着萧思温的实力,得到宗族更多人的拥护,坐稳江山。十七岁的萧燕燕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,萧思温也被加封尚书令、魏王,这老萧的地位也是如此火箭般地速度上升。
由于耶律贤身体多病,国事由萧绰执掌。《契丹国志》载:“辽大赦境内,刑赏政事,用兵追讨,皆皇后决之,帝卧床榻间,拱手而已。”在耶律贤的默许下,大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均由萧燕燕一人裁决。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,表示“知道了”就算了事,不做任何干预。
身体不好,脑子好用就够了。有了皇后萧燕燕这个贤内助,景宗耶律贤即位后,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。
首先吸取父亲辽世宗耶律阮的教训,对政敌采取宽容政策,以缓和统治上层的矛盾。其次,任用耶律贤适、耶律休哥、高勋等贤臣良将,与民休息,虚心纳谏。第三是复设登闻鼓院,宽减刑法,对百姓加以安抚,令百姓有申冤之地。
这一时期,辽国内部政治稳定,农牧业兴旺,国力逐渐走向强盛,契丹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稳定繁荣的盛世景象。宋开宝七年,宋辽双方首次展开议和休战,史称“雄州议和”,宋辽双方互通使者,边境贸易蓬勃发展。
辽国军事日渐强盛,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,辽景宗耶律贤成为辽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,这一切成就与荣誉的背后,都离不开皇后萧燕燕的英明治理和辛勤付出。
◆福兮祸兮
萧思温这个“非将帅才”的国丈,凭借拥戴之功,拜北院枢密使,兼北府宰相,加尚书令,封魏王,成了权倾朝野的第一人,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极为不满。
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。老萧的权倾朝野给他带来的不是什么福气,而是杀身之祸。见不得别人好,这或许是某一类人的通病。
宋开宝三年正月,萧思温陪景宗耶律贤去东京祭祖。大女婿太平王罨撒葛派人当街给萧思温递上高勋和女里谋逆的证据,本来二人只是觉得萧思温没啥能耐却能高官得坐,骏马得骑,在皇上身边耀武扬威,有点红眼病,没啥大不了的事,可是如果被查出二人谋逆,这可是杀头的大罪。于是狗急跳墙决定先下手为强,干掉萧思温。
箫海只和萧海里,这兄弟俩是萧思温的侄子。二人一直盯着萧思温,妄图成为嗣子,将来继承萧思温的位子。萧思温没有儿子,他觉得两个侄子资质平平人品也不咋地,也就没有将这兄弟俩过继过来的意思。后来在皇后萧燕燕的主持下,将萧继先、萧隗因两个萧氏族人过继到萧思温名下,成为他的嗣子。
箫海只和萧海里计划落空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高勋和女里决定借刀杀人,利用箫海只和萧海里跟萧思温的小矛盾,挑起事端。
宋开宝三年五月十五日,萧思温在随景宗出猎闾山,途中遭遇强盗,这伙人的目标不是皇上耶律贤,而是国丈萧思温。结果,护卫招架不力,萧思温当场就领了盒饭,命殒盘道岭。
闻知老父遇害,皇后萧燕燕悲痛欲绝,她觉得此事并非那么简单,决定彻查此事。
九月初三,终于查出幕后真凶,竟然是后族萧海只、萧海里两兄弟。
萧海只与萧海里二人承认了杀死萧思温,理由是萧思温没有治世才干,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