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六章 就差一步(4 / 7)

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8370 字 2022-03-11

日讲筵开。化行乡党浑无颂,教得儿孙尽有才。”就是他的诗。

史载,“湜幼警悟,早孤,与兄泌励志笃学,事母以孝闻。温舒典耀州,湜侍行,代作笺奏,词敏而丽。温舒拊背曰:‘此儿真国器,恨吾兄不及见也。’”

吕蒙正跟宋家三兄弟之间,关系非常的铁,同朝为官,少不了会相互照应。吕蒙正提拔小舅子宋沆,这是避免不了的事,试问世间有几个男人能架得住枕边风。

冯拯,字道济,孟州河阳人,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及第。冯拯发迹,得益于宰相赵普的提携。

冯拯的父亲是赵普的管家。《东轩笔录》载,一日,“拯年方十岁,弹雀于帘前”,赵普闲来无事,就把小孩子叫进屋,跟他聊天。冯拯的父亲听说儿子跑到了宰相的房间,甚是惶恐,赶忙过来赔罪。

赵普笑道:“子富贵寿考,宜不下我。”我看你的这个孩子,日后必定会坐到我的位置。赵普没有看错,冯拯历仕太宗、真宗、仁宗三朝,真宗时官至宰相。

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载,“拯年少时,韩王见之,问此为谁,其父对曰:‘某男也。’韩王奇其状貌,曰:‘此子何不使之读书?’其父遂使之就学。数年,举进士,韩王为之延誉,遂及第”。

王世则,广西永福人,人称“连科状元”。

太平兴国八年春,王世则参加殿试,考中状元。王世则同科有个进士,任县令后,其县境内军粮失火焚毁。有人向太宗上本告状,说太平兴国八年该科进士,虚浮轻妄不合格者多。

太平兴国九年春,太宗便下诏,让该科进士再进京复试。王世则才华横溢,第二次复试仍旧高中状元。

科举考试开创以来,王世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连续两次殿试都中状元之人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

王世则小时候家里穷,常到山上砍柴贴补家用。一日从山上滚下来,摔断了左腿,家里太穷没钱医治,王世则从此成了残障人士。由于腿瘸,老百姓又称其为“跛脚状元”。

洪湛,字惟清,升州上元人。

洪湛出身书香门第,官宦之家。曾祖洪勋,南唐崇文馆直学士;祖父洪寿,桐城令;父亲洪庆元,曾献书南唐后主李煜,授奉礼郎,补新喻令,归宋后,至冤句令。

洪湛自幼好学,五岁能作诗,不到二十岁,就已经写了十卷《龆年集》。雍熙二年举进士,复试时取为第三名,探花郎。

初授归德军节度推官,端拱初,洪湛任寿、许二州通判。

宋沆五人三番四次的上书逼宫,他联合的这帮人,不是状元就是探花,要不就有宰相照着。

太宗赵光义终于按捺不住心头怒火,开始收拾这帮胆大妄为,不知死活的兔崽子。

由于宋沆是吕蒙正提拔的,宋沆出事,宰相背黑锅。宋沆是吕蒙正的妻族,太宗觉得吕蒙正心怀叵测,宋沆的行为是吕蒙正指使的。你宋沆仗着有吕蒙正的照应,亲党团伙,太宗首先拿吕蒙正开刀。

淳化二年九月三日,太宗以“援引亲昵,窃禄偷安”之罪,罢免吕蒙正的相位,降为吏部尚书。

随后,将宋沆贬为宜州团练副使、知靖州,冯拯为端州知州,王世则为蒙州知州,洪湛为容州知州,尹黄裳为邕州知州。

前几年罢相的李昉,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、平章事,再次拜相。参知政事张齐贤为吏部侍郎,并平章事,成为新的宰相。

翰林学士贾黄中、李沆并为给事中、参知政事,成为副宰相。接着又任命张逊知枢密院事,温仲舒和寇凖为同知枢密院事。

改贬的都贬了,又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,立储之事,太宗当然会给个说法。

太宗对近臣道:“储副,邦国之本,朕岂不知。但近世浅薄,若立太子,即东宫僚属皆须称臣,官职联次与上台无异,人情深所不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