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夏抗金(2 / 3)

支票的两位知州大人回来,一五一十,顺便稍微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感情和感谢,皇上听了,怎么能压得住怒火?

赵构气愤道:“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!”

大宋也是吃了哑巴亏,事实上,李昌佐也不知道这二州被李乾顺割让给了金国,而且现在金国已经占据二州,光靠三尺之舌,恐怕是拿不回来。

李纲说:“皇上,西夏王李昌佐估计也没想到,李乾顺已经将云州朔州当做筹码交易出去了。如果是金国强抢过去的,我们还有争取的理由。然而现在这个哑巴亏,我们恐怕是只有吃下去了。”51唯美

“皇上,金兵入侵西夏,我们好不容易换来的利益,也会大打折扣。”兵部尚书道。

赵构道:“是啊,大鱼才好吃嘛。”

杨再兴关切屈平的安慰,说:“永国公失联,会不会跟金军入侵有关?”

赵构昨天从李彩莲那里已经获悉了最新关于屈平的消息,说:“有必然的关联,但是永国公应该是全身而退了。”

李纲想了想,分析道:“永国公既然全身而退,又没有回来,那么还有两种可能。一种是永国公正在迂回返归大宋的途中,只是永国公喜欢不走寻常路,所以我们得不到消息;另一种就是,渡过黄河,再往北,就是漠北草原部落了!”

李纲分析的也不无道理,只是屈平跑去漠北干什么。漠北草原部落曾经被辽国掌控百余年,现在辽国灭亡,金国还没有腾出机会将魔掌伸向草原部落,草原上面还都是一盘散沙,各自为政呢。

赵构问:“漠北?草原各部落内部本就各怀异心四分五裂,自辽国灭亡之后,处于无人统治的阶段,更是一盘散沙。”

无人统治,这个词说到了关键,赵构突然内心分明,屈平难道要……如果是这样,这盘棋,很大,很险!

百官们见皇上说到这里,自顾自的点头,包括李纲在内的聪明人,都领会到了这个看似毫无把握的可能。

屈平若全身而退,且自有打算,朕且放宽心,静待佳音。赵构说:“永国公自然要继续寻找。另外,金国狼子野心,既有前车之鉴,还不知悔改,此番入侵西夏,必定不会善罢甘休。西夏既然依附于我大宋,并缔结军事盟约,为彰显我朝雄伟,朕意欲就近遣兵开赴西夏,援夏抗金,诸位爱卿可有异议?”

户部尚书道:“皇上,金国目无旁人,应该惩戒,西夏诚心依附,应该相助。但是,我大宋正值中兴初起,出师援夏抗金,劳心劳力,还未必讨好,打虎伤自身呐!”

礼部尚书说:“户部是管钱的,有此一虑也是职责所在。皇上,臣认为,若户部兵部算得清楚这笔帐的得失,依臣愚见,家有余梁,就应该接济贫穷。岁寒知松柏,患难才能见真情,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。”

礼部尚书说得中规中矩,没说不出兵,也没说一定要出兵,但偏向于出兵,以彰显大宋国威。

杨再兴出列说:“臣赞成皇上援夏抗金,一来可打消金国嚣张气焰,二来可助西夏平稳过度,三来,还可以接应永国公。若皇上考虑出兵,臣愿领兵前往!”

李纲悄悄看了看杨再兴,虽然三点都很重要,但是杨再兴更看重的是第三点吧?杨再兴此人,最重情义。

赵构问李纲:“安国公的意思呢?”

李纲心中早有了决断,回答说:“皇上,您考虑出兵,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臣结合目前国库、兵力、粮草后勤,以及全国抗金扬威的志气,认为皇上的决定十分英明!”

李纲充分列举了可以出兵的条件,还顺便奉承了一下皇帝,赵构十分高兴,说:“先礼后兵,先发一封国书给金国,言明西夏已正式依附我大宋,侵犯西夏就是有辱大宋颜面。金国自收到本国书十五日退出西夏国境,否则兵戎相见。另外再和西夏王联系,说明大宋出兵援助的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