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依旧坚定(3 / 3)

密机要。

甚至朱元璋命令,一旦抓到王强行,若对方拒不协助,则直接当场解决,不用回京,以免影响大局。

朱元璋的态度再清晰不过,他对于毛骧的不忠不仅失望,还多出一份怒意。

这一情绪,迅速化作了对徐允恭的巨大压力。

此时的徐允恭,已无暇理会其它任何事务,就连负责调查胡轲之人,也只是随手派了个下属代管而已。

然而不曾想到,这个人居然对毛骧一案如此卖力,抢先一步在燕王之上获得情报。

初时下属竭尽所能希望加快捕拿进程,然而接连遭拒后,终于理解到上级对这件事并无太大热情,转而暂时收敛自己的喜悦心情。

其实,他误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指挥使之尊敬。

对待无足轻重如胡柯这类角色,尽管徐允恭也有兴趣抓捕,他的保留并非出于无故。

他放过胡柯的原因,在于此事并非出于胡柯,而是基于他能借此对燕王施以更大的压力——他知道对燕王来说,胡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。

这一事实,远胜外界的理解。

面对此复杂形势,徐允恭此刻更需要全身心应对这一关键问题。

无论是公开或是暗地里的任务,他必须将所有精力集中在追踪和捕获这个知情且重要的叛贼,而非其他。

在他能够运用锦衣卫指挥使的地位,深入了解胡轲与燕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同时,身为姻亲身份的他也没有避开与其兄长在这一事件上深入的“对话”与论辩。

徐允恭不止一次奉劝朱棣应当敬而远之对待如同胡轲这种背景扑朔 ** 的角色。

在过往的书卷故事中,类似情节层出不穷,令人警醒。

从另一角度考量,胡轲似乎自带一抹奇异的阴邪之气。

起初,在尚未接触到胡轲前,自己兄长虽性情桀骜却仍是一个行事端直的王府主人。

大明:不一样的大明帝国三月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