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我最中意的,她祖父曾官至从二品是前吏部尚书赵幽,不过他中年丧子,深受打击,早早辞了官带着孙子孙女回了临安老家,孙子孙女都是被赵尚书亲自教的,品性、学识都不一般,特别是他那个孙女,是临安有名的才女,不过她很是低调,很少在外露面,还有些闺阁小姐嫉妒她的才名故意说她貌丑的,我确见过那姑娘,长得比我年轻时也差不了多少,我原想着说与你舅舅的,可这次来京前我听说是赵老尚书的夫人病重,老夫人临走前想看着孙女出嫁,因此我想着那姑娘现在怕是已经许了人家了。哎!怪你舅舅没福气啊!”
知君闻言确笑了笑,对陈老太太道:“外祖母,我有直觉这位赵姑娘一定还没许人家,您老人家赶紧写信给大舅母,让她先去打听一下这位赵姑娘现在的情况,若是还没许人家,就让大舅母先去探探人家的风声,您就和舅舅赶紧回临安,我感觉小舅舅一定会喜欢这位赵姑娘的。”
陈老太太奇怪的看着外孙女道:“你就这么看好赵姑娘,我前面说的那几个家世、品性、样貌都不错怎么不见你上心,便就这个赵姑娘,你是不是在临安见过她?”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祖母想到哪去了,我怎么可能见过赵姑娘,就是听祖母说她是才女,又因才女之名被人妒忌编造她样貌丑陋的谣言坏她名声,她却没有跟那些人计较,可见这位赵姑娘是个心胸豁达的人,小舅舅为人便是心胸豁达,看似豪放不羁,实则心细如发。我觉得他们两个很是相配,外祖母您不觉得吗?”
陈老太太细细一想,觉得知君说的很有道理,就看着知君高兴道:“难怪你小舅舅疼爱你,看来还是你了解他,你这么一说,我还真觉得没有比赵姑娘更好的了。我这就给你大舅母写信,若是那赵姑娘还未许人家,我让你大舅母无论如何都要把人给留下。”
话还未说完陈老太太就去了里间的书案边,知君见她着急就连忙过去道:“祖母您先别急,我帮您研墨,您先想想如何向大舅母说。”
“你说的对,我得好好想想。”
知君在一边砚着墨,陈老太太想了想便下笔如飞,写的飞快,可纸上却是一行行娟秀的小楷,很是漂亮。
陈老太太一共写了两封信,一封给大舅母,另一封给她在临安的老姐妹,若那赵家姑娘还未许人家,老太太怕只让大儿媳妇出面让赵家觉得不被重视,就央求老姐妹陪着一同前去。
书信写完老太太就命家仆去陈家在京城的商行,让他们快马加鞭连夜送回临安。
陈家的商行遍布大梁,又有自己的渠道传递信件,信连夜送出去,只需三日便能送到临安。
次日一早知君便早早的陪着外祖母去了福寿堂,知君到时大伯母苏氏和二伯母郑氏都已经到了,两位伯母都带了自己府里的丫鬟下人过来,知君的袖子被初桃拉了下,知君看了眼初桃,又见大伯母和二伯母都在陪着外祖母说话,知君便拉着初桃出了中堂。
知君走到一棵西府海棠树边上,初桃看了眼四周上前在知君儿边道:“姑娘,奴婢刚刚见到那日的那两个奴婢了,她们是跟着大夫人从东府来的,这会被大夫人派去厨房帮忙了。”
知君点点的头道:“知道她们在那里就行,我们现在还无需动她们,让人小心留意着些。”
初桃点头应下,知君便回了屋中,看了看没见到沈知愿,便问道祖母:“祖母六姐姐怎么还没来,祖母没令人通知她吗?”
谢老太太看了眼知君道:“昨天就让人通知过了,许是一会便来。”
秋水苑这边,沈知愿一早便早早起来打扮,往日她随母亲参加宴会都是早早便准备好新衣服和要搭配的首饰,可如今家里办宴她却是昨日晚间才知晓,这导致她根本没时间准备新衣首饰,只能穿往穿过的衣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