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去。”
黄玉蓉正给孙女喂肉羹,听到华林的话说:“我觉得现在挺好,要不你去bj,我就待在这带涵涵。”
“那哪行?”赵奶奶直摇头:“你们俩口子好不容易在一起,哪能因为孩子分开。放心,涵涵可以上托儿所。”
“不是那个事。”黄玉蓉苦着脸说:“是我舍不得离开。他也一样,晚上躺在床上还念叨小丫头这样小丫头那样。”
“要不我干脆提前退休。”经历过几次劫难和曲折,张华林对世事已然看淡。
“不行!这是组织对你们俩口子的信任,以后有机会就把援朝和淑梅调到身边工作。淑梅,你说呢?”赵奶奶有自己的小算盘。
“这个……那个……”张淑梅有苦说不出,算盘子都让她拨弄好了,却没想到会节外生枝。见所有人都拿疑问的眼光看着她,把心一横道:“我要去前线。”
“你报了名也去不了,谁会要儿科大夫。”
“我是打着您的旗号报的名。”
“胡闹!”赵奶奶瞪淑梅一眼,起身往卧室去。
张淑梅意识到事情要糟,忙拉黄玉蓉的手说:“妈,您帮我说说,我太想援朝了。”
说完赶紧往赵奶奶房里跑,黄玉蓉叹口气,也跟着进去。涵涵看她们都跑了,以为是玩游戏,呀呀地在围轿里直蹦。
陈岚征询兴国的意见:“要不我们先带涵涵一阵子?”
张华林几次张开嘴,又几次缩回去,终究是没好意思把话说出来。
小宝不懂这些,只顾着吃,把肚子撑得圆圆的才打个饱嗝向老黄头卖弄:“大爷爷,你刚才念的诗我和姐姐都会背。叫《石灰吟》,是明朝大将军于谦写的对不对?”
“是《石灰吟》没错,”老黄头摸摸小宝的头说:“至于是不是于谦写的还有待考证。”
“错不了,肯定是于谦写的,”小宝得意洋洋地说:“课本上都写着呢。”
老黄头笑呵呵道:“有些东西是以讹传讹,有些东西是一部分人的观点,也可能是大多数人的观点。但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。就拿《石灰吟》的作者来说,课本上说是于谦写的,那是因为编写课本的人考证的。有人就提出异议,说不是于谦,可能是袁崇焕,也有可能是姚户孝,但提出异议的人不能编课本啊。也许若干年后,有学者考证出来于谦不是《石灰吟》作者,那课本就是以讹传讹。所以做学问要多方考证,多打几个问号,才能真正做好学问。你懂不懂啊?”
“懂,就是不要去迷信。”
老黄头笑道:“你现在懂也是假懂,迷信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咯。”
张华林叹声气,对老黄头举起杯道:“来,我们喝酒。”
“怎么还没出来?你去看看。”兴国也不知让弟媳去好还是不去好,只能叫自己媳妇进去看看。
淑梅进房间的时候赵奶奶已经拨通院办的电话:“明天去前线人员的名单选好没有?”
王主任连忙说:“选好了。”
“哦,我小儿媳妇是不是也在名单之列?”
“是。按照您的指示,d员干部以身作则,群众反响强烈,踊跃报名要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去工作。”
“这么快就有反响!唬我吧!”
王主任尴尬地傻笑:“是我被您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。”
“我没那么高尚。”赵奶奶正想说把儿媳的名字拿下来,可看到淑梅哀求的眼神心又软了。
黄玉蓉进来道:“孩子想去就让她去吧,别在家憋出病来。”
陈岚也进说情:“就让弟妹去吧,涵涵由我和兴国来带。”
赵奶奶捂着话筒迟疑不决,王主任见她久未做声,又问:“sj,您有什么指示?”
赵奶奶无奈地说:“把要带的器材药品多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