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衡。“诏除其籍,终身不齿。”李士衡被开除公职,永不录用。
李益父子被绳之以法,那些与他们结成利益同盟的官员权贵,却照样吃香的喝辣的,毫无大碍,简直有些不可思议。
◆赵普三次拜相
端拱元年正月,太宗下诏要亲耕籍田。许国公赵普上表请求觐见,辞甚恳切。太宗也动了情,对宰相李昉道:“赵普是开国元勋,是朕所尊重礼敬之人,宜从其请,让他入觐。”
赵普上朝,近前参拜,太宗对他再三慰抚,赵普感激得呜咽流涕。陈王赵元僖亦上言为赵普诉冤,称赞他是“圣朝之良臣”。
这时,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,告发李昉官居宰相,在北方发生战事之时,不作边备,徒知赋诗宴乐。雍熙北伐时,太宗并未找李昉商议出兵之事,这么大的事,皇上都没跟自己商量,是没把他李昉放在心里,李昉心中郁闷,经常在家赋诗宴乐。
籍田礼毕,太宗想罢掉李昉相位,诏学士贾黄中草拟诏令。贾黄中道:“仆射,百僚师长,实宰相之任,今自工部尚书而迁是职,非黜责也。”太宗也觉得这样比较得体。于是下诏,贬李昉为右仆射。
却说,辽圣宗耶律隆绪自雍熙四年年九月驾临南京,就一直坐镇于此,辽兵时常骚扰宋境。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应对之策,李昉援引汉、唐先例,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,停止战争、休养百姓。众人一致认为此议甚好。
端拱元年二月,太宗想立吕蒙正为相,担心他资历太浅,想请赵普出来压压台面,让他以赵普为表率。太宗道:“卿国之勋旧,朕所毗倚,古人耻其君不及尧、舜,卿其念哉。”下诏,进封参知政事吕蒙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给事中许国公赵普守太保兼侍中,同吕蒙正平章事。
这是赵普第三次受命拜相,赵普再次站回大宋朝廷的权利巅峰。
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。他要做的就是拿出自己杀手锏,为大宋整顿吏治,带给朝廷一股清流。上一次拜相,赵普铲除了卢多逊,这一次,赵普也不想手软,他要向一个更难对付的皇帝身边红人开刀。
◆扳倒“江湖大师”
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宠,骄恣不法,赵普早就看他不顺眼,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。
侯莫陈是三个字的复姓,他来源于鲜卑族侯莫陈部落。史载,汉高祖刘邦的异母兄弟楚王刘交的后裔有避难逃入鲜卑族中的,后与鲜卑族人通婚,逐渐被其同化,成为侯莫陈部落的成员。
北魏孝文帝时,侯莫陈肃被赐姓陈,于是族人众皆仿效,将“侯莫”去掉,改成了单姓“陈”。到了北魏末年,由侯莫陈氏改成陈姓的鲜卑人,很多又恢复了旧姓。宋以后,侯莫陈氏便很难见到,基本上全都改为单姓“陈”了。
侯莫陈利用,益州成都人,幼得变幻之术。太平兴国初,侯莫陈利用来京城卖药,靠着一点“黄白之术”的小魔术,迷惑百姓。方士丹客哄人炼丹,能以药草炼成丹药,使铅铁变为黄金,死汞变为白银,名为“黄白之术”。就靠这,侯莫陈利用逐渐有了点小有名气,成为人们口中的“江湖大师”。
高粱河之战,太宗的屁股挨了两箭,虽然已经痊愈,但是一遇到刮风下雨或者天凉了,股间时不时的还会隐隐作痛。虽经宫中御医调治,依然断不了根,发作起来,寝食难安。侯莫陈利用的小名气也给他带来了狗屎运,竟然得到太宗的召见。
一天,枢密承旨陈从信在街上遇到这位江湖郎中,听了侯莫陈利用的一番吹嘘标榜,说他医术如何如何了得,如何如何神奇,特别善治刀枪剑伤,在他的口中,普通的大力丸也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。陈从信竟然信了这位江湖游医的话,为了取悦皇上,将侯莫陈利用带到了太宗面前。
看了侯莫陈利用的小魔术,再贴上他的狗皮膏药,困扰太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