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817章:政策决定(5 / 6)

好在,张耳平时人缘不错,二人最终得以逃脱。

从最初的惺惺相惜,到后来的刎颈之交,再到现在的亡命天涯,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张耳与陈余的关系都属于“铁磁”。

公元前209年,陈胜、吴广大泽乡起义,打响了反对秦王朝统治的第一枪;早已“苦秦之日许久”的六国人士纷纷响应。

作为早已在秦廷那里挂了号的“谋逆分子”,张耳与陈余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。于是,他们一溜烟地跑到了陈胜那里。

而陈胜早也早就听过这两个人的故事,所以对他们非常看重;并最终让他们和自己的心腹武臣一起去赵国故地,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。

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、陈馀贤,未尝见,见即大喜。

最终,张耳与陈余不负所托,成功帮助武臣拿下了赵国全境。但是,事情发展到这里,却慢慢地变味了

随着事态的发展,陈胜的“阶级局限性”越来越明显——他开始重用亲信、猜忌功臣。

这时候,张耳与陈余就建议武臣自己称王,不然,以他现在功高盖主的身份,回到陈胜那里,必然没有好果子吃!

于是武臣乃听之,遂立为赵王。以陈馀为大将军,张耳为右丞相。

就这样,陈胜的起义军开始分裂。

公元前208年,赵王武臣被部下李良所杀;张耳、陈余凭借着良好的群众基础,不仅得以逃生,更是趁机成功收服了武臣的故旧部将,然后拥立赵国王族后人赵歇为王,彻底掌握了赵国之地。

张耳与陈余的故事,如果发展到这里就结束的话,那么绝对堪称完美——曾经的难兄难弟相互扶持,终于走向了人生巅峰。

可惜,现实不是童话故事!

就在张耳与陈余迎来一个人生小之际,秦国名将章邯与王离所率领的几十万秦队,将张耳和赵王歇围困在了巨鹿之地。而此时的陈余,也收拢了几万人马,驻扎离巨鹿的北部地区。

由于,秦军围困太甚,张耳有点熬不下去了,就数次派人通知陈余来救自己,可是,陈余却明白,自己这几万军队,根本就不是数十万秦军的对手,于是一直推脱不前。

张耳见状非常生气,便派遣自己的心腹张黡(yan)、陈泽前来斥责陈余原来我张耳和你陈余是刎颈之交,现在我朝不保夕,而你却见死不救!我算是看透你了!

谁知陈余却说道不是我不去救你们,而是现在秦军势大,我去了也是白搭。我保存实力将来给你们报仇也不是挺好的吗?

陈馀曰:“吾度前终不能救赵,徒尽亡军。且馀所以不俱死,欲为赵王、张君报秦。今必俱死,如以肉委饿虎,何益?“

单看陈余的这一段话,确实有点不够意思。

但是,如果青史君告诉你当时张耳的儿子张敖手下也有一万多人马,同样迫于秦军的威压,驻扎在巨鹿城外不远处,不敢前去相救。不知道你会怎么想?!

张敖亦北收代兵,得万馀人,来,皆壁馀旁,未敢击秦。

而且,陈余最终还是派遣了五千人马给张黡、陈泽,让他们去救张耳;但是,结果正如陈余所言,包括张黡、陈泽在内的五千人全军覆没。

后来,由于霸王项羽率领楚军“破釜沉舟”,才解了巨鹿之围。

不过,很明显经过这一次的“生死考验”,张耳与陈余的友谊小船已经摇摇欲坠了。

果然,张耳在脱困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陈余的大营里“算账”——责问陈余为什么见死不救?!并且还怀疑自己的心腹张黡、陈泽是被陈余弄死的!

张耳与陈馀相见,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,及问张黡、陈泽所在。陈馀怒曰:“张黡、陈泽以必死责臣,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,皆没不出。“张耳不信,以为杀之,数问陈馀。

陈余一听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