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门可以聊聊天,告诉他们我看好你呦。不要小看聊天,聊天是一起社会交往的基础,聊天水平高的必定社会关系好。自从有了聊天,也就是经济稍微发达后,聊天就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,这就是社会基础。
就这样,通过一系列约定,把自己和遥远的大佬和治下的民众形成一个大家约定好的共识,也就是拥有了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追求目标,也就有了共同的谈资,实现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初步一致。做了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,将权力进一步向中央集中。以前各位大佬之间是相对松散的,都有相对独立的发言权,基本上大家想干啥自己说了算,只有在大家达成共识后形成执行力。这样,没有合力。帝舜通过这种方式,初步等级化了官僚体制,多大的官就有多大的权力,分出个三六九等来,让人们不懈努力追求加官进爵,就会都向上级靠拢。如果一个有利益的位置不是由上自下的决定,而是比较拳头,谁还理帝舜是谁?帝舜改变了一个原始部落生存的政治生态。
转了一圈,回来后依旧是在祖庙祭祀。相信帝舜出发前也有一个类似的仪式。这是向天下宣告,我这是秉承祖宗的意思在办事,谁不听谁就是不拿祖宗当回事,是在名义上站不住脚的。再者,回来再祭祀就是画了一个圆、一个句号。这样就形成了闭合工作,有始有终。也是向祖宗汇报工作。这是一种形式,也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,因为当时的政治统治比较松散,宗族家法还是很有地位的。
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步行动做准备。每一次结束就是另一个开始。酝酿中的计划肯定已经在路上思考成型,通过这个关键节点来破题。这就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考量和做法。同时是为了向帝尧传达一种信号。因为帝舜是以孝来上位的,就把孝发挥的淋漓至尽,处处把孝作为宣传的手段,否则就失去了自己立身和从政的根本。通过孝这种思想来延伸到忠,是将其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,因为在交流不便的年代,地方势力很大,一直到民国时期,乡绅文化依旧盛行,家族实力依旧很大,是稳定社会的一种强有力手段,因为朝廷鞭长莫及,只能采取这种方式。看来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简单行为也必有深意。不要小瞧任何一件事情,事情的发生,有因有果,因果相连。遇到事情多想想一想,把自己的事情办好,就是古人倡导的三思而后行。人生,攻顶爬坡是一种常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