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序卷 第十章:福乐镇暗涌(下)(2 / 3)

古道修途 古城小记 3439 字 2020-08-26

中,那名老人实力最强,其余皆不足为惧。如今那名老人已经离开,看其路线,却并非是去那城南旧处,而是朝着那镇长的府邸去了。”

那名从茶阁之中回到曹府报信的素衣男子,应声而答。

细看之下,那名身穿连衣黑袍的青年男子……正是这曹府的当代家主曹坤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福乐镇东街市,看着孙老爷子等人的离去,一众孩童们眼神之中不禁皆然露出了一些异样的色彩。

“爹,娘,秦师,爷爷他们去忙了,咱们好不容易来一次,再去万福楼吃一顿吧。”

看着自己爷爷带人远去,孙墨率先忍耐不住,缠着身边一对中年夫妇腻声言道。

“呵呵呵,好好好,就依你就依你。洪叔,小浪,你们先去置办一些资货,尽快办妥之后,还是到万福楼来寻我们。”

村民之中,一名身穿洁白道衣,身材高瘦、气质飘逸的男子,柔声对着秦海山和孟浪等人吩咐道。

这名男子,正是海东村中四圣之一那孙耀祖老爷子的独子孙书礼!

孙书礼,一手儒门道法,已至仙境巅峰造化。一身书卷气息,谈吐之间,便是半片阳州才气!

孙书礼所著之儒文诗卷,数不胜数。

但,让世人所真正熟知此人才气的,还是三十余年前的那件大事

在这阳州,曾有一事,让这孙书礼……曾经名震九州天下!

民间有言,曾经三十余年前,孙书礼尚在仕途,身为阳州朝堂礼殿正一品大员,其才气,阳州尽知。

曾有一日,孙书礼与众位道友聚酒绘书,曾有一首诗词流传下来

“故人相聚,翠酒金露。彩云风逐,共闻山雾。几苇渡舟,玉溪流梳。灵珍煮酒,琼浆几壶。赤灼霞光,随云垂暮。晚风胧月,共著华书。”

此一诗词,便是那日,从那书酒之会上,孙书礼的口中传下。

诗词虽有华气内蕴,却并非孙书礼当年名震九州之关键所在。

而让孙书礼曾名震九州的关键在于………就在那日之后,闻名于阳州,震惊天下九州的“长儒山·儒门三十二鼎礼法”………横空出世!

此书卷,即是诗词歌赋,亦是儒门哲理。

即是古来礼法,亦是修行功法。

真可谓是………尚未踏入神阶,却于凡间已然成神。留于知识功法、礼法智慧传于世间,即是功德,亦是修行

然而,在二十余年前,孙书礼辞官下野,从此销声匿迹。

如今,二十余年过去。尚且识得孙书礼之书者众多,而依识孙书礼者,却远不如当年盛景之时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呵呵呵呵,还是你这小子喜欢惯着孩子。好吧,既然你都这样说了,那老头子我,就先带着这几个小子先去置办些东西。等下置办齐了,便让他们回来和你们汇合,老头子我届时先行一步,先去赵小子那里打个招呼。你们吃好喝好之后,记得快些过来。”

孙书礼身旁,一位满面红光的壮硕老者和蔼一笑,看着那十几位孩童皆是一副欢喜期待的模样,便是点头答应了下来。

这位老者,正是海东村那不足二十之数的仙阶大能之一洪渝年。

这位老者,据说也是跟随吴老爷子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强者之一,亦是海东村中最为位高权重的一批老者之一。

然而这位老者,却是十分的和蔼随和,经常与一些小辈孩童,一同把酒言欢,畅谈人生趣闻

正比如……此时此刻

“嘿嘿,幸好这次来的是洪叔。好,书礼大哥,那我们先去置办资货,免得您那老爹等下回来又要絮叨。哈哈哈哈哈哈!等下兄弟们去万福楼和你们汇合,咱们也好久没一起好好的喝一顿了。”

刘青羽和孟浪等人闻言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