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聊聊筑基(2 / 3)

一拳炼炁士 不过一枝 3995 字 2020-07-22

体的过程。倒不是说要让力气变得多大,身体变得多强。主要就是给修行打好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……其完成的标志,从角度上看各有不同……像我们唐门,就是五宝护身强化五脏,到了能够炼毒,不被外药所伤,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筑基了……哎!老王,你用的是什么手段?”

“这个啊……虎豹雷音!”王辰摸着下巴:“把功夫练到骨髓里头,体能一下就会增长好几倍。”

“那具体什么手段,能说说吗?”

“倒没有那么多讲究……古代历史书里面说一个人的功夫好,就是三个字‘擅弓马’,并不是简单的骑马射箭。咱们练拳的,用筋肉腰腿发力,那是马力,用脊椎大骨发力,那是弓力。”

王辰说起功夫,兴致勃勃:站起身来,摆了“挽弓射雕”的姿势“力由脊发,一拳打出,拳头好像射出去的箭。但是身体要像弓,吧嗒,一弹,箭射出去了,拳头打出去了,脊椎骨要像弓弦那样嗡嗡嗡震荡作响,心里也要有那种残留震荡余韵不绝的感觉。这就是雷音了。”

说着,王辰简单的打了一个“弓步冲拳”,果然一发力,拳头哧一响,好像箭一样,飙出了撕心裂肺的破空声,而他的身体,却好像是弓体,嗡嗡嗡震荡个不停。

“马做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辛弃疾的词这两句,其实就包含了拳术弓马的意境。其实武功到化劲,都是练弓马,再往后走。虽然已经有前辈给出了一条路,但是还不太清楚,可能要借鉴一下丹道。”王辰道。

他当然不好意思说,如果按照炼炁的标准,他的修为此刻才勉强筑基。但是论战斗力,唐门整个年轻一辈加起来都不够他打的。

这是说正面对决,现在唐门的年轻一辈,都已经不太像杀手,反倒是打手。正面作战,王辰还真就从来没怕过谁!

当然,那三个老头如果真的铁了心刺杀自己,不用三个全来,一个就够了。王辰铁定在三天之后死得明明白白。

毕竟暗杀就是他们钻研了一辈子的手艺。

“这几天,舒杰那小子,专门去请教了圈儿里有名的八卦掌师傅,跟你说说武行当近年来,炼炁圈子里的情况……”陶桃从包里拿出一份资料。厚厚的一大册,有复印的,有剪贴的,也有她隽秀的字迹抄写的。

话说拳脚功夫,算得上是最渊源流传的传承之一了。从远古时候起,人类就开始用手脚和野兽搏击。

但开始发明工具之后,拳脚就很少,正是用在斗争上。无论是石器,还是后来的青铜器乃至铁器,从《水浒传》中可以看到,直到元末明初。中华大地上武术的主流还是靠兵器。不是有那么一句俗话——武功再高,也怕菜刀。

直到清朝雍正年间,禁武令的威慑达到巅峰。武林人士才将各种器械兵刃的招式,融入到拳脚当中,才真正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功夫。

武术的锻炼无非是那几条路子,划分水平高低的标准也不同。有看身体素质高低的,这个最简单谁的力气大,谁的反应更敏捷谁就更厉害;有靠练法划分的,比如明劲,暗劲,化劲;比如有八卦掌借鉴道家术语的,分为天盘八卦,地盘八卦,人盘八卦;再比如王辰自己的,第一境界“劲随意走,运转由心”、第二个“有触必应,随感而发”、最后是“形神皆妙,与道合真”。

说到底都不过是用道家玄学术语给粗糙的拳脚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。身体素质不提上去,手上功夫玩出花来,还是照样得被拳击和枪支吊打。

而炼炁士练武,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底子,什么招数都是拿来就用,非常顺手。

比如一记搬拦捶,炼炁士一击,四五米高的石狮子都能打飞半边。换做普通人,能打断一棵碗口粗的小树,就算他高手。

再比如那个八卦门的高手谭明,本身就是全真龙门派的支派弟子。全真道讲究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