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有一两杯小酒,那是木匠们最喜欢的,特别是木匠里面的‘师父’,把他招待好了,工程进度都要快得多。
听说过去,也有建房的主人与建筑师傅们关系处理得不好的,就有传说,木匠师傅们会在你的房子上做‘小动作’,比如某一间房间里永远都会有老鼠,某个地方一吹风都会跟着风一起出现不同的声音等。这些,也都是传说,具体谁也说不清楚是在哪家发生过。
不过,在建房的过程中,主人与木匠们建立好关系是肯定有必要的。毕竟一栋房子建下来,快则一两个月,慢则四五个月半年,双方就算是合作的甲方乙方吧,甲方乙方搞好了关系不是更好吗。
木匠师傅一来,他们是专门建造木房的,可能也需要一个平静舒畅的好心情吧,这样,他们也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建造新房当中去。
其实,想起来,建木房也是一项大工程,它包括设计、施工等,各方面要求还是挺高的。每根柱子凿几个眼,每一个眼的尺寸又是多大,眼与穿枋之间要完吻合,建造出来的木房才牢固。
因为这些木房,完靠的是隼卯结构的吻合,好的师傅们,建造一栋木房是不用一钉一卯的,整栋房子看不到一颗铁钉。几十年、几百年风吹雨打、日晒雨淋仍然稳如泰山,这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木楼建筑。
经过个专业的木工师傅近两个月来的专心建造,所有木房子要做的材料都已经准备好了。这些工作,都是要在主人家看好的‘好日子’之前完成的。然后才是主人家的‘喜事’——立新房子。
立新房子,是一件大事,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,也不是十几个人能完成的,必须把村寨子的男女老少都叫过来,才能顺利地完成。所以说‘立房子’在农村是一件大事。事大,就大在这里。
这天,所有的姑舅亲戚、外嫁的女儿加女婿、儿女亲家也来帮忙的。这样,才能做到人多力量大。房子立好以后,才是亲戚朋友的祝贺恭喜酒。
立房子的头一天,主人家要把所有寨子里的人都邀请来,在木匠师傅的指挥下,先把木匠们刨好凿好的、零散地放在一边的‘房子’,按照严格的程序和配备,把该穿在一起的大大小小的柱子、枋子穿起来,不该穿起来的,也要放在它必须的地方,等着下一步使用。
这种情况,一般按照农村吊脚木楼的特点,是要建成四排,建起来以后,就是房子的四排三间标准的吊脚楼木房。
今天所要做的,就是先把四个单一的‘排’把它串连起来。这时,就用得着‘劳力’了,也是第一个要人多的时期。
这时,在木匠师傅们的指导下,有力气的,抬起大的柱子,稍微力气小一点的,把那些‘穿枋’提起来,一根根地与柱子串连在一起,更小一点的半大小孩或妇女,也可以在旁边递一个小木锲或锤子、尺子什么的。帮着大人看一下穿枋与柱孔是否吻合,墨线是否对齐等。
这样,每一个到现场的人都不会多余,每一个、不论你力大力小、有无经验,都能有事情给你干。
这就是农村里的‘大事’。
经过一天的忙碌,‘排扇’的工序就基本结束了。剩下的就是明天——主人看好的‘正日子’里的,正二八经的‘立房子’了。
‘立房子’要早,一般都是从半夜就开始动工了。大多都是争取在天一亮就能把四排已经串好的‘房子’给它立起来,然后把它们之间再串连起来,这才是一栋可以‘站立’的房子,也才是可以称为‘新房子’的房子。
这个时候,才是需要人力最多的,比起昨天‘排扇’时要的人还要多。
半夜里,前前后后,拉上了电灯(在没有电灯的年代,用的部都是火把)。照亮了整个的‘建筑工地’。这时,村里面所有的壮劳力都要聚拢来,把一些另外的支撑杆用绳子把其中一排的所有柱子上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