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”
白起长出了一口气,沉声道“传令下去,车兵先行随本将军救援榆关,其余三军也都要加快脚步,务必要在日落前抵达!”
片刻之后,伴随着滚滚的车轮和马蹄声,数百辆秦军战车在丘陵之中奔驰起来,朝着西南方向的榆关而去。
战车上,白起神色严峻。
在白起看来,如果魏冉能够早一些采纳自己的上策,率先对赵军发动包抄进攻,那么今天的秦军也不至于落到如此被动的地步。
依照白起设想,若是真的能够切断赵军的后防,那么战争就会迅速分出胜负,那这远离主战场的启封和榆关丢不丢,其实都无关紧要了。
但由于魏冉的瞻前顾后,秦军已经完错过的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,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。
如今,白起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一定要守住榆关!
“希望,还来得及吧……”白起在心中默念。
榆关。
廉颇勒住了马匹,打量着面前的这座关隘。
作为一名战争经历十分丰富的将军,廉颇见识过很多座关隘,也攻打过其中的许多座,榆关在这其中绝对不是靠前的,甚至连排在中流都困难,应该算是倒数。
究其原因,乃是因为榆关的地形。
和启封城不同,榆关并不是位于山脉的夹角,而是位于两处丘陵的中央
这两处丘陵虽然都很长,朝着两边延伸出去很远,但是它们的坡度都不算太高,这也就导致了榆关的关墙也没有那么高,粗略看去应该在一丈多左右。
在两边的丘陵上可以看到一个个小小的哨所,这是模仿长城的烽火台所修建,只不过比起长城来说要差了不少。
廉颇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“防备好像也不是很森严嘛。”
廉颇并不知道的是,之所以榆关的防线看上去这么的不严谨,还是有一定道理在的。
榆关处于韩魏两国的边境附近,唯一能够威胁到榆关的就是来自于魏国方向的军队。
但自从魏国衰弱以来,韩魏两国之间虽然偶尔也会爆发一些战争,但更多的时候都是两国携手起来对抗比如楚国或者秦国这样的外敌。
要知道韩国毕竟是七大战国之中排名倒数的国家,它的国力是不允许韩国在四面八方都建起一道完整防线的。
综合考虑之下,历代韩国国君都选择了在韩秦、韩楚边境投入大量资源去修建防线,对于大部分时候都是“自己人”的韩魏边境这边基本上就是应付了事。
反正榆关距离韩国都城新郑也就那么几十里地,要是魏国人真的打到这里来,榆关守不守都无所谓了,干脆放魏军进来,直接用新郑城高大的城防来抵挡就是了。
从过去的几十年来看,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。
直到今天。
榆关的守军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大批赵军骑兵的到来,丘陵两侧的哨所之上已经有烽烟燃起,接力朝着西南方向而去,在这些烽烟的尽头应该就是韩国的首都新郑。
新郑距离榆关并不远,如果韩国人第一时间派来援军的话,一天一夜的轻装急行军应该就能够到达了。
廉颇咧了咧嘴,下意识的转过头来,然后就是一顿。
老搭档赵奢已经不在这里了,而是在启封城那边。
“赵奢这个家伙,不知道有没有被秦军挡住?估计应该是拦住了,不然的话算算时间,他也应该到这里了。运气不行啊,老赵。”
廉颇先是叹了一口气,随后又嘿嘿的笑了起来。
“那个时候大王让本将军和赵奢每人各选一条路线,事实证明,本将军才是对的!”
当日,赵何的决定其实很简单,就是分兵两路,从南(启封)北(中牟)两个方向包抄榆关。
而且当时赵何就言